近年来,青州市创新构建“普惠服务有保障、高端服务可供给、个性服务能满足”的多层次医养结合体系,整合打造“15分钟医养服务圈”,医养服务更加优质便捷。
“居家+机构”智慧化养老解民忧
“自从佩戴智能手环后,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。一旦有紧急情况,一键呼叫后医院马上就派医生来,就医很方便。”77岁的孙兰英老人多年来患有脑梗死、老年痴呆症、高血压、双膝关节退行性变。就诊医院给老年患者配备智能手环,监测体温、心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,还能一键呼叫联系医生;数据异常时,医院会打电话联系,询问情况,指导用药。
青州市推行智慧化医养服务以来,居家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从中受益匪浅。目前,青州市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录入老年人健康信息22万余条,18家养老机构、35家医疗机构、486家生活类服务机构、400支家庭医生团队接入平台,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。青州市充分调动社工、物业、家庭医生、协会学会等多方力量,依托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,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、帮扶探访、健康监测、志愿服务等综合服务,整合打造“15分钟医养服务圈”。针对特殊困难老人制定“安享银龄”计划,采取“社工+义工”“双工联动”形式开展每人每月3次的上门探访服务。
“这里就是我的新家,你们就像我的儿孙一样照顾、关心我,我过得很开心。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李志友老人这样对工作人员说。住在青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李志友老人于2020年突发心梗,生命垂危,通过绿色通道转诊,得到及时救治。但老人病情较重,失去了行动能力,家人考虑再三让老人回到社会福利中心进行康复治疗。卧床3年期间,康复治疗师定期为老人进行康复按摩,陪他聊天。2024年3月1日晚,老人再次突发心梗离世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度过了温暖体面的时光。
展开剩余56%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互嵌互助,养老照护、床旁康复、医疗护理、安宁疗护等一站式服务模式更加贴合老年人需求。目前,青州市18家养老机构均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签约,8家设置医疗机构第二执业点,2家内设医疗机构。青州市多部门联合制定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,出台税费优惠、财政支持、土地规划等10个方面扶持措施,为医养机构建设和健康服务提供坚实保障。
“旅居式+候鸟式”高端化康养同发展
青州市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共体管理,在设置上变审批制为备案制,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、双向转诊、远程医疗等医疗服务;全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。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,青州市深入挖掘“旅居式”、“候鸟式”养生养老市场,积极推进“医养游”一体协同发展。培育历史文化、森林和中医药、花卉田园、生态农业“四大文旅康养特色产业带”,建成东篱居养老公寓、山水大健康产业园、九龙峪康养中心等10余个十亿级文旅康养重点项目。其中,山水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建成长庚养生文化园,设置养老床位1700张、医疗机构住院床位100张,项目周边配备老年大学、南湖书院、山水中医院、健康养生馆、开心农场等配套设施,一站式打造医、养、康、乐、旅“五位融合”享老服务新模式,康养旅游蓬勃发展,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。
“康养+中医药”特色化服务赢赞誉
青州市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,构建“中医药+养老”特色服务体系,开展市、镇、村三级中医药康养服务,依托医养康融合中心,为入住老人提供医、康、养、护全过程中医干预方案。依托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中心,打造医、康、养、护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,打通老年健康保障载体建设、资源流转、服务衔接等各类堵点问题。“国医堂”、“中医馆”实现镇卫生院全覆盖,设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处,建设中医药文化知识角2处,设置艾灸示范点315处,644处村卫生室全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。
来源:大众新闻客户端
发布于:北京市168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